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Work Hours
Monday to Friday: 7AM - 7PM
Weekend: 10AM - 5PM

重新构想 Web3.0 中的跨链

首页 » Blog » 重新构想 Web3.0 中的跨链

随着新公链的出现,以及层出不穷的 DeFi 项目部署在其上,用户忍不住在多个网络之间转移资产以与各种 DeFi 平台进行交互。因此,跨链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市面上的跨链协议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各种取舍,让跨链市场充满机遇。在分析问题的文章中,被引用最多的“跨链困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通用性:解决方案跨链传输各种信息;
  2. 可扩展性:解决方案可以以最小的部署工作量和成本实现多链和资产的最大互操作性;
  3. 安全性:在不增加太多信任假设的情况下确保资产安全,显着减少信任第三方的需要。

此类文章通常会提到大多数跨链协议无法平衡这三个要求,同时断言最完美的跨链解决方案可以平衡这个三难困境。

重新构想 Web3.0 中的跨链

跨链限制

但也有人认为,在最新的跨链时代,权衡模型的大部分假设都是基于传统跨链协议的基础通信层。即使在所谓的三难困境中达到了某种最佳平衡,仍然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其系统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像 1inch、Any Swa 这样的 DeFi 项目,都把应用层放在了更高的角度,增加了第四个维度,创造了一个两难的钻石,为这种缺乏综合性的所谓三难模型增加了流动性。

重新构想 Web3.0 中的跨链

这里提出的跨链钻石模型有四个权衡点:安全性、普遍性、流动性和可扩展性。


流动性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数量要求,即足以支撑高交易量的需求;另一个是质量要求,即保证目标资产的原创性和可操作性,而不是发行替代代币。质量是数量的基础,所有不以质量为基础的数量缺乏共识,因此将毫无意义。“流动性质量和数量的最终解决方案是通过代币激励来提高原生资产的流动性,并通过套利和奖励分配机制平衡流动性池。在跨链2.0时代,

国家行动计划


于是,出现了一种更先进的流动性池模型——NPAPs(nativeToken & peggedToken AMM pools),即原生资产和跨链软资产的自动做市池。新的流动性池也将继承Curve AMM模型的天然优势——这种完全由合约功能执行的去信任机制早已被Curve和Uniswap等顶级DEX合法化,其可靠性和高度去中心化是毋庸置疑的。

重新构想 Web3.0 中的跨链

例如,O3 交易所的 AMM 流动性池将由原生资产的交易对及其对应的跨链软资产,即通过 O3 协议挂钩的 pToken 组成。管理这些流动性池的函数定义为 n * x + m * pX (n ≈ m),专门用于交换原生 Token 及其 pToken,以确保用户在不感知目标链的情况下收到目标链上的原生 X pToken (pX)。跨链软资产 pX 仅用于跨链过程的中间,避免添加过多额外的安全假设和利用风险。这些 pToken 由 O3 协议根据流动性提供者存放的原生资产的流动性铸造而成,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合约代码被打包并开放给所有 dApp 构建者,从而将超高的被动可组合性融入到整个 Web 3.0 生态中,让构建者可以将 O3 Interchange 的跨链协议与他们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领跨链生态进入跨链 2.0 时代。

留下评论